花99元就可以在那艺娜演唱会笑足两小时,这种情绪消费既抽象又实惠。面对全场观众整齐的“退票”声,台上红裙金发的女士从容不迫,仿佛是经历过无数次现场表演的老艺术家。她面带微笑,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音乐演出,批评的声音被她的气场吞没,化成曲子的一部分。观众八拍“退票”后,她分毫不差地进入歌曲,全场大合唱:燃烧那爱情的火焰/取一把烈火在人间/红尘里爱恨一瞬间/可曾记得彼此的脸。
音准、音乐性、审美、规矩,在台上台下的人们一起沐浴在高饱和暖红灯光和凌厉的电音舞曲中时,一切都不重要了。爽就完事了。在情绪价值成为刚需的时代,正确售卖情绪的人永远是焦点。
许多年后,更年轻的人们刷到这一系列“神启”般的演唱会的视频时,会感到困惑:她是谁?她在干什么?为什么观众一边喊“退票”,一边兴奋地整齐跟唱?2025年6—7月,当同龄人大都在打麻将、跳广场舞、带孙子和刷手机时,58岁的那艺娜已经官宣了7场国内巡演。接下来她甚至有国外巡演,最密集时3天连开3场演唱会,每晚演2小时,一线明星的工作强度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
与那艺娜有关的梗层出不穷,如“爱如火,圈如钱”、“娜婴献声”等。粉丝们乐此不疲地玩梗,具体到演唱会,花229元可以与那艺娜近距离互动,花666元就可以与这位“前苏联遗珠”合影,性价比最高的还是99元档。观众感慨,“花99块钱就能找到这么多能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一起线下疯玩,非常值”。
起初,观众喊“退票”是因为那艺娜在杭州演唱会上假唱《苹果香》,假唱播的甚至是童声版。对于这种离谱操作,观众起初感到不满和愤怒,但它逐渐发展为一种默契,一种从愤怒到迷茫,从迷茫到发疯的“意识流”。最终,“退票”变成那艺娜与观众之间的一个暗号,一种精妙的互动。
那艺娜常常听不懂观众在说什么,但依然能形成互动。她把调侃和攻击当成演出的一部分,在演出中不断形成共识并强化特色。她买网课学乐理,自称“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土味正拍,过量电音,糟糕的普通话,几乎没有的唱功,这些都不重要。毕竟,谁是来那艺娜演唱会听歌的?
一般的演唱会是细腻真实的现场演出,是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是造梦。那艺娜的演唱会不是一般设定,年轻人来这儿不是为了听歌,更不是为了做梦,而是把自己扔到泥里,和几千人一起满地打滚、寻快乐。如今和正儿八经的歌手节目相关的热搜都是“难听”,为什么还要计较那艺娜演唱会好不好听?她的演唱会虽然以音乐为名,但承载了比音乐深刻得多的功用。它让年轻人汹涌的情绪有了去处,生活中的怨念和不快,在荒诞的对话和表演中消散。
那艺娜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才学了2年音乐,本来没有打算开巡演,但团队的人劝她,“你现在58岁了,你想等到啥时间?”她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开巡演。脸皮薄的人混不了互联网。在网上,身份是自己给的,设定是自己和网友共创的,作品必须可以被解构,被嘲弄,以达到最大的可玩性,这是成名的关键,也是名气延续的关键。
那艺娜的声音里有土地的厚实、杂草的韧劲,她像一个农作物那样被挖到互联网进行展览。她先是将钟祥方言和俄罗斯弹舌揉在一起,发酵成巨大的互联网奇观,现在又借音乐之名开始了新的冒险。她的吐字,说得好听像田震,说得不好听像砖头,硬生生塞满听众的大脑缝隙,让他们停止思考,停止寻找意义或者展开批判,疯起来就完事了。
乐子人的情绪锚点,就是用荒诞对抗荒诞,用土味包围精英,打破精英叙事的遥远,反对主流规则的无聊。那艺娜的新亚文化精神图腾和网络潮流坐标地位,就此坐实。能在某个时代火起来,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傻、疯、胡闹、脸皮厚。真正意义上的红,多是因为卡在时代的咽喉,替人们展示了当下某些问题与矛盾,提供了一些非常规的解决办法。
那艺娜翻红的背后,是正在面临结构性困境的年轻人:过去许多上升路径仿佛失效,但新的方法还没有着落,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年轻人需要发泄的渠道。他们或者借偶像移情,或者借抽象解压,如果是抽象的偶像那就更好了,大家一起发疯,一起消解严肃的问题。
每一次二创狂欢,都是年轻人的一次任性的逃离,是一种对巨大的不确定、不快乐的坚定抵抗。以抽象为名的自由虽然短暂,但非常真实。有人先后打卡庞麦郎和那艺娜的演唱会。这两位都是近年抽象音乐人的翘楚,但类型完全不同:庞麦郎的调子是灰暗的,而那艺娜是炙热的,所有揶揄、批评、看不起都照单全收。她的演唱,无论听感或观感都像砂纸,但它似乎能将年轻人打磨、抛光,让进场时有些惆怅的他们在无厘头的剧烈互动中享受规则倒置的快感,散发出生命的亮色。
互动和成长是养成系偶像的重点,放到那艺娜身上也说得通,这是她“漏洞营销”的重要基础。即便漏洞百出,但每一个漏洞似乎都非常合理。年轻人需要这样一个可以近距离观赏、狠狠二创的标志,来与许多事情达成和解。那艺娜以及她塑造出来的形象,难免是粗俗的,但这种粗俗自有它的生命力,甚至可以算作优点。在娱乐圈“活人”越来越少,许多明星的形象塑造越发虚假的时候,这种毫不掩饰的“无知”反而显得珍贵。
“那艺娜”们提供的是一个虚幻的,但真实存在的可能性:不必总是感叹别人的特殊,我可以成为那个特殊的人,即便样子有些滑稽,也总归是到了台前。仰望、追逐、效仿、意义,听起来都太累了。“那艺娜”们承接的不是重要议题,而是把重要议题拆成可消化的养分,帮助人体吸收外界的东西,用极致的荒诞对抗生活压力。她与年轻人合力,以空前抽象的姿态,击退被不够彻底的抽象作品和工业流水线作品围绕的麻木感。
也许等下一波流量风口来了,她换个方式还能逗年轻人开心。不就是全场喊“退票”吗?没什么大不了的。掉拍、走音、假唱,那么多自称专业歌手的,还不是唱得一样难听?不就是再次消失吗?那艺娜其实早就想好了。她曾经被流量追捧,也曾被狠狠推下高位,现在媒体叫她“中国DIVA”,但她没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农妇。她在58岁生日时畅想到鸟巢开演唱会,也不讳言“不红了可以回家掰玉米”,大不了就回到湖北钟祥的田间地头,回到那片不在俄罗斯的故土。到那时,没人再要她唱歌、劝她巡演、喊她妈妈,或者起哄让她道歉和退票,要她锐评那些她听都没听过的明星。
她可以一边掰玉米,一边刷短视频,却再也刷不到自己。看到新的抽象乐子人时,可以用她宽厚洪亮的声线说:“这人挺搞笑的,比我还搞笑。”
老财牛配资,全国十大配资平台,炒股配资开户识必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