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高温酷暑也挡不住为民服务的脚步。8月4日,记者从天河区获悉,当前正是天河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天河区兴华街积极发动各级党组织、双报到党员、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及社会热心企业勇奔防疫一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其中,一支平均年龄65岁的燕塘玲姨”老党员服务队活跃在“两热”防控一线,以老党员李小玲为队长,发挥“银龄力量”,成为党建引领基层防控的杰出代表。她们不惧烈日“烤”验,以无私的奉献和坚定的信念,构筑起守护健康家园的坚实屏障。
闻令即动:银龄不改的初心使命
社区工作群刚发布《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倡议书》,李小玲阿姨就号召在燕邻家开展文艺活动的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响应倡议,180多名老党员全部返回各自小区开展防疫工作。
七月中旬高温预警与登革热风险叠加,部分居民尚未重视积水清理,77岁的退休党委书记李小玲已连夜拟定排班表,动员老党员。次日清晨,28名老党员齐集燕塘党群服务中心,胸前党徽与红马甲交相辉映。
“防疫就是争分夺秒!”李小玲阿姨说。她的布袋包里装着亲手绘制的防蚊工作安排表、防控宣传单和防蚊药水,让每个老党员负责所在小区楼栋的宣传和清积水、清垃圾任务。3小时内,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队伍完成9个网格的入户宣传工作,让鲜红党旗插遍社区防疫前沿。
高效沟通:巧解心结的银龄智慧
作为服务队队长,李小玲的心中藏着一本“防疫手册”。社区内各个长者的家庭情况她都能如数家珍,甚至还能将“陈伯信中医”“林姨怕杀虫剂”等细节信息娓娓道来。
在清理顶楼盆栽积水时,独居老人张姨因担忧花草枯萎拒不配合。李小玲笑着递过一包吸水树脂:“用这个垫盆底,三天浇一次水,蚊虫断根还不伤花!”半小时后,老人主动搬出全部花盆,这种“土方子+软沟通”的策略,让防控效率倍增。
老党员们依托社区“微心愿”平台精准对接需求,深入学习专业消杀术语与防控要领,并转化成老街坊们能理解的“家常话”“大白话”,用细心耐心、将心比心,促进社区居民“倾盆倒罐手牵手,灭蚊防疫一条心”。
多方携手:润物无声的桑榆力量
在“药食同园”生态角,老党员们把艾草碾碎制成驱蚊香囊;在燕邻家助餐配餐室,老党员们熬制好防暑降温的凉茶,分发给参加防疫的党员志愿者。
而李小玲带领的“娘子军”单日清理132处积水、覆盖37栋楼宇宣教、为13户高龄老人安装防蚊纱窗。
他们的汗水浇灌出可见成果,街道连续5天布雷图指数保持安全值。同时,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志愿行列——五金店老板捐赠200米防虫网,放暑假的中小学生加入志愿队,在大街小巷清理垃圾,党员群众携手构筑起立体防护网。
双向奔赴:共建共治的治理新篇
这份灼热奉献,源于共建共治的新探索。兴华街道为老党员搭建了幸福的生活圈;老党员也积极奉献反哺社区,李小玲所在的燕塘社区正是最代表性的生动案例。
燕塘社区大多数居民是燕塘乳业等企业退休职工及其家人,社区党委创新打造“全面建强组织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全面优化服务体系”的“三全”工作模式,为群众打造“美好生活里 燕邻家”新型党群服务中心。
同时,成立“燕塘玲姨”老党员志愿者队,开展“一顿饭的陪伴”关爱独居老人和暑期青少年培训班、暑期电影院的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位老党员说:“社区把我们的冷暖挂心上,我们更要把这里当‘家’守护。”这份用岁月淬炼的初心,正书写着“党建暖银龄,银龄护万家”的生动实践。
南方+记者 郭苏莹
通讯员 邓紫莹
老财牛配资,全国十大配资平台,炒股配资开户识必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