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运行的根本法则。人类经过百万年的漫长进化,最终登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了这条生存法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这漫长的进程中,人类不断进化,逐步发展出复杂的思维和语言,最终催生了现代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沟通和交流这一根本要素。若没有语言的出现,人类之间的合作与知识传递将极为困难,文明进步的速度也会大大放缓。如今,刚出生的婴儿会在父母的教导下学习说话和认字,即便没有专门教导,生活在语言环境中,也能自然地掌握交流技巧。
在旧社会里,许多贫困孩子无力上学,终生只能认几个字,但他们生活在统一的语言环境中,依然能够用口语进行日常沟通。这说明,即使缺乏正式教育,语言的影响力依然无形地潜移默化于生活之中,使他们不至于完全失去交流能力。
展开剩余83%但是,假如将新生儿带到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环境中抚养,不教他说话,不让他听任何语言,这样的孩子还会发声吗?古埃及曾有过类似的实验。约2600多年前,古埃及国王对语言的起源充满了好奇,于是下令将几个刚出生的婴儿关在一起抚养,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严格禁止任何人教他们语言,甚至不允许有人对他们发出任何声音。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完全无语言环境下,婴儿是否会自己创造出新的语言。当时,这位国王自小在说埃及语的环境中长大,周围的人,包括亲戚和百姓,都说埃及语。但他在征战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使用不同语言的敌人,感到十分困惑。这使他思考:世界上那么多不同的语言,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如果后代学到的语言是先辈传下的,那么最早的语言又是怎样形成的?最早开口说话的人说的又是什么语言呢?
为解答心中疑惑,国王决定进行实验:让几个新生儿在完全无语言交流的环境中成长。实验中,这些婴儿被严密监护,不能听到任何人类语言或声音。几年后,当这些孩子长到四五岁被带回社会时,结果令人震惊——他们不仅无法理解人类语言,也几乎不会发出声音,只能用手势进行简单的交流。这一实验结果让国王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语言的教学,婴儿是不会自行说话的。
然而,这与国王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他曾认为,即便没人教他们说话,婴儿也会试图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毕竟每个人都有发声的器官,理应尝试交流。后来,他想继续做更多的实验,但因民间反对用婴儿做残酷实验而不得不作罢。
此后的千年间,许多学者抱有类似的疑问,也曾尝试重复这一类实验。一位现代科研者将三五个婴儿放在一起抚养,同样不允许任何语言输入。最初,这些婴儿一直保持沉默,但有一天其中一个孩子突然脱口说出了一个词:“bekes”。当时保姆听到后,赶紧记录下这个词,但无人知晓其含义。
经语言学家研究发现,“bekes”并非现代任何语言中的词汇,而是腓尼基语中“面包”的意思。由此推测,在无外界语言影响下,婴儿脱口而出的语言可能是腓尼基语,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其他语言或许都是由腓尼基语逐渐演变而来的。
不过,这一结论并非人人认可。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许多人认为此类实验缺乏充分的证据和严谨的科学依据,毕竟这类实验进行的次数极少,且样本有限,难以令人信服。无论如何,毫无疑问的是,人类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居于生物链顶端。
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科技时代,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当然,地球上也有其他高智商物种,能够模仿人类语言,如鹦鹉和猩猩,但它们并不像人类一样不断进化,学习能力远远不及人类。
曾有科学家饲养一只猩猩,日复一日地教它英文单词。许多人觉得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怀疑猩猩能否学会人类语言。然而,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这只猩猩竟然真的能够说出简单的单词,虽不能组成复杂句子或运用语法,但这种能力已令人惊讶。
同样,许多家庭饲养的宠物鹦鹉,在长时间听主人讲话或电视声音后,也能模仿几句简单的词语。猩猩和鹦鹉都能发声说明语言并非人类独有的文明产物,但它们缺乏系统学习和进化的环境,无法像人类那样形成复杂的交流系统。
没有人类的教导,这些动物只能用自身方式与同类沟通,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人类文明之所以达到今日的高度,是经历了百万年漫长的发展和积累。
最早的人类,如“元谋人”,显然不会使用现代语言。中国人在简体字普及之前一直使用繁体字,这都是文化演变的过程。后人依靠先辈留下的文明成果,才能在语言、科技、电力和网络等领域不断创新和进步。正是因为有前人的努力与创造,现代社会才能享受这些便利,文明得以延续与发展。
发布于:天津市老财牛配资,全国十大配资平台,炒股配资开户识必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